编者按:2025年暑假,2025世俱杯官网团委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积极组织开展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共6支团队申报立项成功,50余名同学在9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汉中市,甘肃省武威市、陇南市、张掖市、金昌市、嘉峪关市、酒泉市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实践主题涉及丝绸之路文明考察、简牍出土遗址调研、抗战遗址考察调研等,累计行程跨越2300余公里,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甘肃网、中华网、新甘肃等媒体发布宣传新闻32篇;同时,30余名同学利用假期在甘肃、重庆、江西等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扬帆计划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学院积极推动学科实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鼓励广大学子通过走访调研、理论宣讲等方式,在实践中感受时代进步,积极投身奋进浪潮,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统筹育人资源,让学生与社会课堂“知行合一”
世俱杯官网积极贯彻落实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7月12日,世俱杯官网集中召开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暨授旗仪式,学院党政领导、社会实践带队教师、辅导员和全体同学参加出征暨授旗仪式。仪式上,学院领导为全体师生作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培训。全体同学签署安全承诺书、家长知情同意书,各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学院团委配备专门指导教师线上指导负责分散社会实践培训及管理服务工作。学院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全程带队,召开多次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安全工作线上会议,全程为实践团队成员购买保险,用心用情做好社会实践保障服务工作。

聚焦一流学科,让学生与冷门绝学“青春同行”
“丝路驿道上的思政课: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调查”实践团沿“甘凉大边”主干道依次考察了张掖明长城孤山墩烽火台遗址、峡口古城遗址、松山古城遗址等16处代表性古驿道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累计行程逾1200余公里。团队持续整理、研究河西走廊驿站的历史资源,通过地图绘制等技术手段实现河西走廊文化遗产数据可视化,并推动其进一步的调查、保护、利用与传播,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现实支持,让更多青年在田野行走、专业实践中读懂丝路文明,让思政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田野、走进历史深处”,致力于为丝路驿站与河西长城文旅开发提供合理的方案,推动驿站文化资源的阐释传播与沿线当地的经济建设。
“简述甘州:张掖简牍出土遗址和文化遗产调研”实践团在广袤戈壁与古城残垣中,实地印证汉代边塞置邮体系的运行环境。队员们沿遗址徒步勘查,系统采集图像与地理信息,开展简易测量与记录工作,在冷门中寻找热点,解开“烽燧”密码。讲好简牍里的“中国故事”,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智慧焕发出时代光彩。

赓续红色基因,让学生与使命担当“同声相应”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院组织两支团队开展红色实践。“踏寻丝路遗响,赓续抗战精神”实践团深入甘肃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地,通过实地探访、口述访谈、文献查阅等方式,系统调研河西走廊抗战遗址与红色历史记忆。团队走访甘青公路、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路易・艾黎纪念馆、嘉峪关机场遗址、玉门油田“老一井”等重要地点,深入挖掘西北地区在抗战中的交通支撑、能源保障与国际援助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形成历时8天,实地调研25个抗战遗址,采访10多位地方文史专家,形成10万字的调研报告,裁剪30多个视频,拍摄2000多张遗址及实践过程照片,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对民族记忆的守护。
“旌旗漫卷处·青春续新章”实践团先后参观了两当兵变纪念馆、两当兵变旧址、两当兵变改编地、太阳红军街、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两当县档案馆等地。通过红色基地“沉浸学”、田间地头“实践学”、师生队员“合作学”等多元形式,重温“两当兵变精神”,实现“深学”促内化、“细悟”促深化、“力行”促转化。团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场馆沉浸体验、游客交流互动,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深耕文化沃土,让学生与专业所学“互融互促”
世俱杯官网师生结合专业优势,申报校级品牌项目“万里丝路颂长歌·青春强国西部行”两项。丝路古韵,宫塔印记-古都长安文化探寻”实践团将西安市内的汉未央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唐大明宫遗址以及兴教寺五大世界遗产变为“实践课堂”,以“溯源·破译·唤醒”为脉络,融合了实地踏勘和文献研读方法,通过创新微课与深度文章,用学识、创新和热情唤醒遗产生命力,让文献对接现实、遗产叙述历史,真正活化文化遗产,为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传承责任意识,焕新千年文脉贡献青春力量。
“驼铃古道:咸阳-汉中段丝路遗存考察实践团”以追溯丝路秦蜀衔接段文化脉络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史料印证与口述访谈的方法,深入彬州大佛寺石窟解析唐代佛教造像的丝路文化意义、考察车辙遗址感受古代商队通行场景、梳理张骞墓的历史价值与保护现状、研究汉中市博物馆馆藏丝路文物以明确区域枢纽作用。团队融合历史、考古、文博等多学科视角解读遗存价值,并计划形成保护建议报告为地方文化遗产活化提供实践依据。

搭建多元载体,让学生与时代脉搏“同频跳动”
学院暑期“返家乡”分散社会实践团队组织同学们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通过实践深入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流程和职责,增强对政府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结合专业优势,深入博物馆、文化馆、史志办、档案馆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宣讲工作,讲好家乡故事,服务广大群众,彰显历院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锤炼实干本领,让学生与青春使命“砥砺共进”
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选聘信念坚定、品学兼优、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参加“青年实干家计划”,到基层各领域兼职开展实岗锻炼,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地方发展。
结语
青春因实践而精彩,时代因担当而恢弘。2025年暑期,2025世俱杯官网学子以脚步丈量山河,以热忱书写担当,在丝路古道、红色旧址、基层一线中,完成了一次知识与现实的双向奔赴,一场青春与家国的深刻对话。他们以专业为基、以情怀为笔,在田野中读懂历史,在行走中感悟使命,在服务中锤炼本领,真正将“冷门绝学”化为时代强音,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将文化自信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长期以来,学院将实践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连续两年荣获世俱杯官方网站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分散实践中,也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皑英等优秀青年示范学生,2025年2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题报道世俱杯官网本科生王允琪同学参加天祝藏族自治县返家乡的青春故事。学院组织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打造“跟着总书记看简牍 探秘中华文脉密码”实践品牌项目,连续五年深入甘肃简牍出土遗址,用青年话语重构历史叙事,为传承中华文脉注入新时代的青春动能。

接下来,学院将组织召开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社会实践成果专题展览、返家乡分散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会、等丰富活动,以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实践参与面和受益面。
编辑/许飞
审核/李东海 王玉丰
